冷藏库中的食品分类与摆放对于确保食品安全、提高管理效率和延长食品保质期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关于冷藏库中食品分类与摆放的具体建议:
一、食品分类
按温度要求分类:
冷藏食品(0℃~4℃):如鲜奶、蔬菜、水果等,这些食品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(通常在85%~95%之间),以防止脱水或腐烂。
冷冻食品(-18℃以下):如速冻水饺、冻肉、冰淇淋等,这些食品需要保持硬块状态,避免反复解冻。
速冻食品(-30℃急冻后转-18℃保存):如海鲜、预制菜等,要求快速降温锁鲜。
按特殊需求分类:
易串味食品:如海鲜与乳制品,应单独存放,以防止串味。
发酵类食品:如泡菜,需密封隔离存放。
二、摆放标准
按保质期摆放:
保质期≤3个月的食品放在外侧区域,便于优先出库。
保质期>6个月的食品靠内摆放。
按使用频率摆放:
高频取用食品(如餐饮半成品)靠近库门或传送带,便于快速取用。
低频食品(如储备粮)存放于深处。
物理摆放要求:
使用隔板、托盘等分隔品项,使货物码放整齐,防止窜位。
纸箱堆高不超过规定层数(如不超过5层),塑料筐不超过规定高度(如不超过8层),层间垫防滑板。
冻肉托盘间隔≥10厘米,保证冷气循环。
蔬菜筐禁止压放,防止挤压渗水。
生熟分开:
生熟食品应分柜存放,熟食在上层,生肉在下层,避免血水滴落污染。
特殊包装要求:
有强烈气味的食品(如榴莲、咸鱼)应用双层保鲜膜包裹后存入独立隔间。
入库时贴彩色标签,标明存储要求(如红色代表“禁止叠放”,蓝色代表“需定期翻动”,绿色代表“可直接出库”)及生产日期、到期日、存储温度等核心信息。
三、管理与维护
区域标识:
用黄线划分通道,绿线标识食品区,红线标注禁放区(如设备检修位)。
每块区域挂牌注明品类、负责人、检查时间。
巡检制度:
每日早晚两次巡检,记录温度波动、堆叠倾斜、标签脱落等问题,24小时内整改并签字确认。
应急措施:
配备测温枪(误差±0.5℃内)、湿度计(每日校准)、货架防锈喷雾(食品级)、脚踏式垃圾桶(带盖防虫)。
断电超30分钟时,优先转移冷藏食品至备用冷库;冷冻食品可覆盖干冰延缓解冻。
培训与演练:
每月进行应急流程演练,重点培训新员工。
包装与卫生:
禁止使用普通塑料袋代替食品级包装,避免塑化剂迁移。
纸箱受潮后立即更换,防止霉菌滋生。
退货食品需经质检员确认无解冻痕迹后方可回库。